旧桥桥况检查时,不仅要检查裂缝(裂缝是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),更要检测主筋和箍筋的锈蚀程度,不可忽视箍筋锈蚀的危害。以前钢筋锈蚀状态检测主要指纵向主筋,实际上箍筋首先锈蚀[2],当纵筋锈蚀截面损失率在5%~10%范围内时,箍筋已有很多锈断。原因是箍筋位于主筋的外面,直径相对较小,对截面损失更为敏感。箍筋锈蚀后,降低了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,使梁的抗剪极限承载能力下降,由于剪切破坏的脆性性质,一旦发生其后果比正截面破坏严重得多。对于非预应力桥,首先进行目视检查,检查有无钢筋锈蚀引起的锈迹、裂缝、起鼓、剥落情况,必要时直接凿开混凝土,露出钢筋,目视检查钢筋锈蚀程度。对于预应力桥,目视检查内部钢筋或钢绞线的锈蚀情况比较困难,可先通过外部迹象初步判断,如有无裂缝、渗水情况;锚接具外部钢绞线有无锈蚀(钢绞线表面有锈粉表明锈蚀程度轻微,表面有锈斑则表明锈蚀程度较为严重)。然后采用钢筋锈蚀测定仪大范围进一步检测。
3 正确布置应变片测点,确保测试数据可靠
对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旧桥,通常已经出现裂缝,要考虑开裂对旧桥承载能力的影响,必须在关键裂缝截面凿开钢筋外面的保护层,把应变片贴在钢筋上。若裂缝没有越过中性轴,可把应变片贴在受压区混凝土表面,作为辅助测试内容。一般情况下,不允许把应变片贴在受拉区混凝土上,贴在裂缝上,测试数据偏大,贴在裂缝附近则测试数据偏小。对于预应力桥,在开裂荷载之前,梁截面混凝土应力计算满足小应变平截面假定,应变在截面上线性变化,应变与挠度理论值容易计算,用混凝土应变与挠度校验系数评价比较可靠,因此一般把应变片贴在混凝土上。
可靠的应变测试数据是安全评定的重要依据,也是应变校验系数评定方法可行的前提条件。在旧桥应力测试中,绝大多数用应变片。应变片粘贴和测试比较繁琐,使用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:试验时间较长时,应变片测量值有漂移;应变片接线被拉断,没有数据;应变片初始不能平衡;关键测点应变片测量值有怀疑。可用的解决措施有:缩短加载时间,选择温度稳定性较好的时间进行试验;应变片接线固定在测点附近;每个钢筋应变测点上布置两枚应变片;选择几片梁,在控制截面混凝土应变测点上布置两枚应变片;对于可能发生平面外弯曲的结构(如T型梁边梁、钢桁架),应在两个侧面对称布置混凝土应变测点。
4 校验系数及相对残余变形(或应变)评价
校验系数 是指荷载试验实测效应与相应的计算效应之比。它是评定结构工作状况,确定桥梁承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。一般要求11值不大于1,11值越小表示结构的安全储备越大, 值过大或过小都应该从测试和分析计算两方面查找原因。测试方面要求测试数据有代表性,准确可靠,一般要求:测点布置在挠度、应力较大部位,测量值较大,相对误差较小,不可采用梁中心轴附近的混凝土应变数据做校验系数计算评价;为简化分析计算,测点应布置在边界条件简单的部位;多种测试方法相互验证;同一个测点布置两枚应变片或两只百分表,可作备用,也可验证测试数据是否可靠,澄清应变传感器的有效性问题。计算方面要遵守以下原则:采用开裂截面计算截面内应力,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抗力;考虑桥面铺装层易损坏,计算时不考虑铺装层对结构受力的有利影响;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时,不考虑防撞墙或隔离带参与作用,须参考类似工程经验以及本次试验数据,并作出修正。上面的计算简化使应力与挠度计算值较测量值偏大,表现为校验系数小于1。至于受力简化模型是否正确、影响因素是否考虑周全,则依赖于鉴定专家的学识与经验。
对于横向联结较弱的T型梁桥,当桥面加载时梁体常会发生平面外弯曲,理论计算时难以考虑。可在两个侧面对称布置混凝土应变测点,通过理论分析分离出平面内弯曲应变,再与理论计算值比较,进而可评价T型梁平面内抗弯能力。在钢制梁、钢桁架的受力分析中,稳定问题非常重要,在试验中要格外注意。
在最不利工况下,梁体受力接近于承载能力设计值,随着时间推移,裂缝逐渐扩展,挠曲变形逐渐增大。一般要求延长加载时间,观测梁体的挠度变化情况,进而评价桥梁结构的长期弹性恢复能力。只有当钢筋屈服时(此时结构开始破坏,实
际试验中应该避免),才会出现相对残余变形大于20%的情形,所以用该条标准评价桥梁弹性恢复能力实际意义不大。如果考虑应变的漂移,相对残余应变的评价方法并不可靠。一般来说,应变或变形随荷载变化的线性关系好,能反映结构处于良好的弹性状态。
5 旧桥静载试验实例
5.1 旧桥概况
某大桥位于浙江省境内,建成至今有10 a,为静定组合式预应力T型钢构梁桥。桥梁纵向由7孔组合式T梁组成,其跨径组成为1×60 m+2×40m+4×20 m,全桥总长242 m,桥梁总宽为9.5 m,其中车行道净宽为7 m,双向两车道(见图1)。悬臂
T型钢构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分块变截面箱梁拼装而成,铰接缝材料采用环氧树脂,箱梁为单箱双室结构,每块箱梁自重19.6~22.1 t。T型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(腹板宽0.2 m,净高1.1 m,内梁翼缘板宽度2m,南、北侧外梁翼缘板宽度2.25m,厚度8—21 cm,强度等级C40),跨内横向并排布置4片,每片自重约30 t,纵向设有4道横隔板,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承台组成的桥墩。该桥计算荷载汽车一20级,人群荷载3 kN/m ,验算荷载为挂车-100。
5.2桥况检查
桥况检查发现问题有:(1)桥面铺装层破损,伸缩缝橡胶材料老化、破损;f2)人行道栏板损坏;(3)第1跨南侧外梁与北侧外梁侧面各有1条竖向裂缝,贯穿整个腹板且开度大于0.25 mm;(4)T型梁横隔板中钢板均未焊接;(5)个别T型梁外梁底面与橡胶支座不密贴而脱空;(6)箱梁接缝口渗水严重,有乳白色溶解物析出,经证实为施工过程中遭受雨淋引起;(7)箱梁接缝口多个锚具未封;(8)东侧T构西南孔第2条接缝处,顶部环氧树脂局部被蝙蝠掏空,预应力钢丝束暴露,全表面有锈粉但未见锈斑,表明锈蚀程度轻微。T型梁因多个横隔板中钢板均未焊接,未能保证整桥的一体性,梁体易发生平面外弯曲,导致边梁腹板侧面出现明显裂缝,此类裂缝对梁体刚度削弱很大。
5.3确定控制截面及测点位置
在桥况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了静载试验,主要测试控制截面在荷载下的挠度及应变。选择第4跨T型梁(20 in跨径)、东侧T构以及经桥况检查发现劣化严重的第1跨T型梁作为试验对象。采用五辆“解放牌”两轴卡车作为试验荷载,每辆卡车总重约30 t,前后轴距为4.65~5.0 m,模拟汽车一20级加重车。因5辆卡车前、后轴重并不完全相同,为精确计算荷载,需对卡车进行称重并编号。
第1跨与第4跨T型梁均为简支梁,内力控制截面为跨中截面,挠度测点布置在跨中和端口;东侧T构控制截面为墩柱与箱体结合处(即箱梁0号块)横截面,挠度测点布置在挂梁口和桥墩顶部。钢筋应变测点设置在T型梁跨中截面腹板底部受力筋表面(凿除保护层混凝土,露出钢筋),混凝土应变测点设置在T型梁腹板一侧表面、东侧T构箱梁0号块东、西截面梁肋及中间腹板的上中下部。
5.4试验数据分析
该旧桥承载力评定的标准如下:(1)桥梁板的相对残余挠度测试值应小于20%;(2)梁式桥主梁板的实测最大挠度值不应超过计算跨径的,悬臂端则为;(3)预应力混凝土桥的挠度校验系数正常范围为0.7 1.0,混凝土应变的校验系数正常
范围为0.6 0.9。在最不利工况下,东侧T构相对残余变位为8.2%,结构弹性较好;挠度校验系数为0.72,箱梁下部混凝土压应变校验系数为0.70,均满足预应力混凝土桥校验系数0.6~0.9的要求(因箱梁中部的混凝土应变测点靠近中心轴,测量值很小,相对误差较大,上部测点受接缝口应力释放的影响,测得的拉应变偏小,故用下部混凝土测点的压应变数据做校验系数计算评价)。
在最不利工况下,第1跨及第4跨T型梁的相对残余变位稍大,在13.0%~15.2%之间,但未超过允许值20%。跨内并排停2辆车时(相当于汽车一2O级,无加重车荷重水平),第4跨T型梁北侧外梁的挠度校验系数为1.107;跨内停4辆车时(相当于汽车-20级,有加重车荷重水平),第1跨T型梁北侧外梁的挠度校验系数为
1.068,外梁钢筋应变校验系数在0.801 0.807之间,均不满足钢筋混凝土梁桥校验系数0.4 ~0.8的要求。
5.5 鉴定结论
T型刚构能满足汽车一20级设计荷载要求,而T型梁目前不满足设计荷载要求,加固维修建议如下:(1)对T型梁横隔板中联结钢板进行焊接,保证4片梁整体受力,对有严重裂缝的两片外梁进行加固;(2)橡胶支座局部压瘪(外梁处于弯扭受力不利状态)属于材料耐久性质量问题,需更换;(3)重铺整个水泥混凝土桥面,桥面铺装层按新规范设计,修补T构箱梁块与块之间的缝隙,以免渗水腐蚀预应力锚束,酿成严重事故;(4)紧急修补部分栏杆及人行道缺损处,保证行人安全;(5)在加固维修完成前,过桥车辆限制吨位为20 t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