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声波检测常常会遇见让人傻傻分不清的灵敏度,比如探伤灵敏度、工作灵敏度、起始灵敏度、扫查灵敏度、定量灵敏度、基准灵敏度…
你能分清楚各种灵敏度的含义吗?或许知道其中某些常用的含义,但是将每个灵敏度解释清楚的确很难,至少我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——《超声检测中的灵敏度、频率和K值》——是分不清。
闲来无事,逛逛远东论坛,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文章,学习之后眼前一亮,曾经萦绕在脑海中的谜团一一揭开。这篇文章是陕西师范大学,莫润阳等人发表在《无损检测》期刊上的一篇文章。
什么是灵敏度?
灵敏度表示检测能力的强弱,在超声波检测仪器屏幕上能识别最小超声信号的能力,或者说检出最小缺陷的能力。灵敏度表示为一种能力,即检出最小缺陷的能力,发现的缺陷越小,灵敏度度越高。
什么是探伤灵敏度?
国际上将探伤灵敏度定义为:在规定频率、增益和抑制等条件下,能探出最小缺陷的能力。
探伤灵敏度也表示检出最小缺陷的能力,和上面讲述的灵敏度近似相同。我理解的是探伤灵敏度更进一步诠释了灵敏度的含义。
决定探伤灵敏度高低的关键因素——信噪比,即只要缺陷波大于噪声,且大于某一规定值,缺陷才能被探测出来,通常采用6dB法度量信噪比。所以探伤灵敏度与被检工件材质(声散射、折射、衰减等)、探头和仪器组合性能有关。比如:细晶均匀的材质比粗晶材质探伤灵敏度高,碳钢性比奥氏体不锈钢探伤灵敏度高,晶片为复合材料的探头比陶瓷探头灵敏度高。
超声检测培训教材第19页,超声波脉冲反射法检测的极限灵敏度约λ/2,因为当反射体远远小于波长时,波的绕射强,即衍射较强,而缺陷回波很低,容易漏检,但仅在理想情况下存在该极限灵敏度。而实际中的探伤灵敏度上限,取决于检测系统的信噪比,即信噪比越高,其探伤灵敏度的上限也越高,发现的缺陷越小。所以提高探伤灵敏度的方法是,采用质量较好的探头、连接线、质量过硬的仪器,以及细化被检工件材质的晶粒等。
什么是工作灵敏度、起始灵敏度、扫查灵敏度、定量灵敏度?
工作灵敏度是指检测过程中设置仪器的使用灵敏度,包括起始灵敏度、扫查灵敏度和定量灵敏度,应依据相应的标准来设置。
起始灵敏度 在实施检测前,将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预先调整到某一设定值,以保证能够发现整个扫查深度上最小的缺陷,该缺陷应依据相应的验收标准设置。
如直探头扫查锻铸件时设置的参数,通常采用平底孔、大平底等反射体来设置的灵敏度。或者斜探头扫查焊缝时,采用对比试块的长(短)横孔制作的DAC曲线,未设置评定线、定量线、和判废线(或H0)时只有一条曲线的灵敏度,此灵敏度称为起始灵敏度。
扫查灵敏度在实施检测前,为了粗扫时提高扫查速度,同时不会引起缺陷漏检,应将仪器的增益值设置到某一高度。
如NB/T47013.3-2015标准规定,焊缝的扫查灵敏度不应低于评定线灵敏度,此时在检测范围内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高度不应低于满屏刻度的20%。当探头和仪器的组合信噪比较高时,可以再适当的提高增益,防止扫查速度过快,造成缺陷漏检。
定量灵敏度 在实施检测过程中,当发现缺陷后,根据缺陷的位置及其它情况(衰减补偿、表面补偿)以及验收标准重新调整灵敏度对缺陷进行评定。如NB/T47013.3-2015(GB/T29712-2013)标准规定,应根据被检工件的厚度设置定量灵敏度,即评定线、定量线、判废线,以及验收等级、判费等级均属于定量灵敏度。
基准灵敏度一般指将对比试块人工反射体回波高度,或被检工件底面回波高度调整到某一基准时的灵敏度。
如锻铸件直探头扫查时,当板厚≯20mm时,用CBⅠ试块将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%,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敏度。焊缝斜探头扫查时,采用对比试块制作的DAC曲线,且未调整相应定量的dB值。基准灵敏度与起始灵敏度概念相近。
在超声检测报告中,其中有一项需填写探伤灵敏度,如上图填写为评定线的灵敏度值,按照上面对灵敏度的解释,是否不妥?
下图为某单位出的检测报告,报告中存在两种灵敏度,即探伤灵敏度和基准灵敏度是否正确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