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栏目
试验研究收稿日期
2018/9/22作者单位
苏清风:中国南方航空工业有限公司, 株洲 412002习小文:中国南方航空工业有限公司, 株洲 412002
袁雅妮:中国南方航空工业有限公司, 株洲 412002
江海军: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, 南京 210046
陈力: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, 南京 210046
魏益兵:南京诺威尔光电系统有限公司, 南京 210046
联系人作者
江海军(hjiang@novelteq.com)备注
苏清风(1967-),男,研究员级高工,主要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引用该论文:
SU Qingfeng,XI Xiaowei,YUAN Yani,JIANG Haijun,CHEN Li,WEI Yibin.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Technology in Crack Detection of Aeroengine Blades[J].Nondestructive Testing,2019,41(4):54~57
苏清风,习小文,袁雅妮,江海军,陈力,魏益兵.超声红外热像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叶片裂纹检测中的应用[J].无损检测,2019,41(4):54~57
参考文献
【1】
许愕俊.微裂纹对航空发动机构件服役总寿命及可靠性的影响[J].航空发动机,2003, 29(2):11-15.
【2】
耿荣生,郑勇.航空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动态及面临的挑战[J].无损检测. 2002, 24(1):1-5.
【3】
孙护国,霍武军.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检测技术[J].航空发动机,2002,28(1):23-25.
【4】
王建.疲劳裂纹的危害及原因分析[J].金属加工,2009,7(14):67-69.
【5】
于霞.飞机发动机叶片缺陷的电磁检测技术研究[D].北京:北京理工大学,2014.
【6】
田武刚.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内窥涡流集成化原位无损检测技术研究[D].长沙:国防科学技术大学,2009.
【7】
郭海鸥.飞机某型发动机压缩机一级叶片裂纹检测研究[J].无损探伤, 2004, 28(5):45-46.
【8】
莫国影,左敦稳,黎向锋.基于CCD图像的表面疲劳裂纹检测方法[J].机械制造与研究, 2008, 37(6):55-57,59.
【9】
曹益平,李路明,黄刚,等.基于电磁检测原理的疲劳裂纹检测方法[J].清华大学学报,2005, 45(11):1453-459.
【10】
程云勇,张定华,毛海鹏,等.一种基于工业CT的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生产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[J].制造技术与机床,2004, 6(1):27-29.
【11】
刘慧.超声红外锁相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[D].哈尔滨:哈尔滨工业大学,2010.
【12】
宋远佳,张炜,田干,等.基于超声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[J].固体火箭技术,2012,35(4):559-564.
【13】
冯辅周,张超省,袁建,等.超声红外热像技术中裂纹的识别与重构[J].无损检测,2011,33(11):17-20.
【14】
冯辅周,张超省,张丽霞,等. 超声激励条件下微裂纹生热的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研究[J].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,2011,25(5):80-83.
【15】
陈大鹏,李晓丽,李艳红,等.超声红外热像技术检测激光焊缝质量[J].无损检测,2008,30(10):747-749.
【16】
FAVRO L D, HAN X, OUYANG Z, et al. Infrared imaging of defects heated by sonic pulse[J]. Rev. Sci. Instrum, 2000, 71(6):2418-2421.
【17】
张炜,罗文源,王冬冬,等. 基于超声热波技术的复合材料冲击损伤检测研究[J].固体火箭技术,2013,36(6):836-841.
【18】
冯辅周,张超省,张丽霞,等.超声红外热波技术的研究现状[J].无损检测,2012,34(9):46-49.